2025年3·15前夕,多地监管部门密集曝光医美行业乱象,一张张重磅罚单背后,是消费者健康与权益的沉重代价。从无证机构到虚假宣传,从资质造假到医疗事故,医美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。
非法行医屡禁不止,罚单背后是生命代价
嘉兴某美容店因未取得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,擅自开展皮秒激光、无针水光等医疗美容项目,最终被没收仪器、没收违法所得1.1万元,并处罚款8.3万元。更严重的是,该店经理无证操作,导致消费者面临感染、栓塞等风险。而在苏州,一名无证医美老板因非法行医致两名消费者眼部伤残九级,最终被判处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。这些案例警示:非法医美的每一次“越界”,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。
虚假宣传与资质造假,消费者如何辨真伪?
西安7家美容机构暗访结果显示,仅1家由医生面诊,其余多为销售或无资质人员主导。部分机构虚假宣传“院长主刀”,实际查无此人;有的麻醉师、医生执业信息全无,却堂而皇之开展手术。更荒诞的是,有门诊部挂牌“美容医院”,却以“合作”名义违规开展医疗美容服务,甚至宣称“干细胞剥皮”等伪科学项目。